高职研究
Higher Vocational Research
当前位置: 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 >> 高职研究 >> 正文

《职业教育信息汇编》2020年第05辑,总第141辑

日期:2020年05月18日   作者:    来源:       编辑:       浏览:

《职业教育信息汇编》2020年第05辑,总第141辑

高职高水平专业的三重内涵

◆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背景下高职内涵发展的问题与路径

篇1 高职高水平专业的三重内涵

【作者】赵蒙成

【出处】《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17日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简称“双高计划”),这为高职院校的高水平办学设立了目标和标杆,对于推动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0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拟立项建设的197个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双高计划”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何为“高水平专业”?在当下的语境中,很容易从经费投入、生师比、就业率、合作企业数、技能大赛获奖人数等客观指标去判断一个专业的水平。笔者认为,高水平专业要有三重内涵。

高水平专业的第一重内涵是师生的精神状态和对教育教学、学习的投入度。

首先,高水平专业意味着一支蓬勃向上、以教书育人为追求和己任的教师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优秀的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育人的理想和责任感,应具备高尚的品格,自由、独立的人格,健康积极、不断进取的心态,这是为“人师”“名师”的根本底蕴。同时,还应该具有高明的育人(德育)能力和高超的专业课教学能力,这是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保证。一个专业拥有众多优秀的师资,即使客观条件稍差,也是一个高水平专业。相反,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理想和责任感缺失,得过且过,对待教学工作马虎应付,对待学生生硬冷漠,对待利益却锱铢必较,消极颓废,充满“负能量”。若一个专业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这种滥竽充数的教师,即使客观条件优越,也不是高水平专业。

其次,高水平专业应当能吸引优秀的学生。毋庸讳言,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能力和成绩较差。但是,文化课的成绩不是判断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或根本标准。优秀的学生应三观端正、明辨是非,勤奋进取、自信乐观,有志于成长为有用人才;应具备正直、诚实、善良、宽容等优良品质,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为标准,高职院校也不乏好学生,高水平专业应当能聚集或培育这样的好学生。反之,如果一个专业学风恶劣、纪律涣散,充斥着三观不正、无心向学、品德有瑕疵甚至有问题的学生,即使专业名称新潮、经费充足、毕业生紧俏,也必定是一个差专业。

总之,判别专业的水准应“以人为本”,优秀的师生是专业之根本,是专业持续进步的力量源泉,这应当是高水平专业最关键的内涵。

高水平专业的第二重内涵是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所谓“卓有成效”,是指高水平专业与所在区域内的产业契合度高,比较容易找到真心实意的合作企业,能从企业获得学生的就业岗位、实习岗位、兼职教师、先进的技术指导,甚至一些设备、经费等。这些所得应是实实在在的,不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虚假的。事实上,不少高职院校或专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仅仅是政策文本或统计数据中的合作,徒有虚名。

同时,高职院校应切实为企业供给优质毕业生,并助力企业的技术研发。二者应形成平等、双赢、规范、稳定的伙伴关系,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既不能把企业视作为自己服务的仆从,一味索取,同时也不能唯企业的马首是瞻,自甘沦为企业的劳动力训练营,丧失独立存在的价值。

当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瓶颈是企业积极性不高,因此合作中的“双赢”应适当向企业倾斜,“企业赢”的权重应更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企良好的伙伴关系是高水平专业应有的题中之义。

高水平专业应是一个成长型、学习型的组织,这是高水平专业的第三重内涵。

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基本单位,专业可视作一个组织,是一个具有特定目标、制度、结构、资源(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传统的组织。高水平专业必然扎根于健康的组织。对于高职院校健康的组织而言,丰富实用的课程、优秀的教师、勤奋好学的学生、充足的经费、众多的实习实训基地、扎实的合作企业等是基本条件,这些资源是必要的保障;同时,健康的组织更要有鼓舞人心的愿景、健全合理的制度和完善的治理、正确的激励与导向、富有远见与执行力的领导、团结进取的文化传统等,这些是组织更为关键的内核。具备这些特征的组织,必定拥有持续的生长力、强大的学习力和适应力。

在当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风起云涌的背景下,专业(组织)的成长力和学习力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专业(组织)缺失目标、凝聚力、进取精神,制度恶劣,人际关系紧张,必然会走向衰落。因此,判别一个专业的好坏优劣,必须重视考察其作为一个组织的整体的制度与文化,不能局限于容易量化的客观指标。良好组织的必备元素是高水平专业不可或缺的内涵。

高水平专业的三重内涵,预示着其建设将是一个长期、困难的过程,近期教育部公布了拟立项建设的高水平专业名单,这仅仅是为高水平专业建设举行了奠基礼。在评估、遴选拟立项的高水平专业时,受评估工作的性质、操作习惯等影响,必然会着重关注易观察的客观指标。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则应重点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指数、组织的健康度和成长指数。评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高水平专业建设的终极目标应是助力专业获得持续成长的强大内生力,推动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职业教育质量早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篇2 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背景下高职内涵发展的问题与路径

【作者】牟 婷,柏文涌

【出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13期

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方案》对“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特征描述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这些要求不仅是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理应具备的特征,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根本诉求。从某种程度上说,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为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对此,在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背景下,如何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一、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逻辑关系

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目标,内涵发展则是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的应然方向。

1.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进一步深化

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计划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从历史上看,改革开放开启了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当前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高职院校数和在校生人数均占到了普通高等学校总数和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在实现了高职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孕育着迈向全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诉求。从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后,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外延式扩张的过程,之后又进入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并一直持续至今。尤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的实施,引领并助推了国内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进程,也使得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人才培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奠定了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认知基础。实际上,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也正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进一步深化。

第一,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是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创新性发展。办学理念是影响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拥有了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才能在教育市场中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找准自身定位,形成办学特色。以开放、创新、宽容的胸襟和精神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正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彰显了高职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在当前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时代,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起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习惯的树立。这说明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秉承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彰显了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根本特征。第三,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体现了现代职业院校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治理水平是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协调管理好教学、行政与后勤三方面的工作,考验着高职院校管理者的智慧,也体现着现代职业院校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水平。当前国内诸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了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持续深化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是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项教育工作。早在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就明确要求高职教育要“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高职院校由此开启了从外延式扩展转向内涵发展的新阶段。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并对促进高职内涵发展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2015年,教育部编制并印发了《行动计划》,提出了开展优质校建设的新举措。2019年《方案》强调“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健全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

从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10余年来的高职教育政策基调可以看出,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是国家坚持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也是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将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作为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兼顾办学规模的扩大。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的核心是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就不重要。在任何时候,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都是影响其发展潜力的重大因素,保持一定的办学规模,对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有必要在提升办学质量的同时,兼顾办学规模的扩大,为院校内涵发展创造更优越的物质条件。第二,凸显办学特色,引领职业教育全面发展。办学特色鲜明是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的基本特征,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凸显办学特色意味着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应当在同类高职院校中树立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普通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引领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跃升。第三,传承与创新并重。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不是凭空创造的,更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在传承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高职教育发展优良传统和优秀元素基础上的锐意进取和开拓创新。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彰显了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要求,在借鉴国际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提炼与创新,通过去粗取精、整合优化,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中的问题透视

随着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高职教育办学规模连续多年的扩充,从体量上而言,高职教育已经接近了教育市场饱和的“临界点”,内涵发展已然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建设的主题。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短板,制约了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1.办学定位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设计,精准化不足

一般意义上讲,办学定位是指一所学校就自身的教育教学功能和地位、任务和作用进行的规划和管理。就高职院校而言,办学定位是指高职院校的领导者以及管理者以本校的办学条件为依据,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职业教育诉求、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为目的,就高职院校的发展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特色等内容而制订的系统性规定。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象征着一所高职院校对自身理想办学状态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其对社会、行业、民众职业教育诉求的回应,办学定位决定着高职未来发展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建设办出特色的前提。当前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有不少高职院校由于对办学定位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论证,存在着办学定位精准化不足的问题。

第一,办学理念偏差。高水平的高职教育理应体现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上,但现阶段有很多高职院校依然抱着一种陈旧的办学思想,即认为“高水平”就是办学层次高、硬件条件好、办学规模大,没有意识到办学内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种现状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一味“贪大求全”,忽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升,教育竞争力徘徊不前。第二,办学定位脱离职业院校客观条件。由于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高职教育的主体是公办院校,而公办院校的教育管理又一直存在着行政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在确立办学定位的过程中,行政武断现象普遍存在,少数掌握行政管理权的领导和管理者以主观决策代替了研究论证,所确立的办学定位要么脱离院校的客观条件,要么不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第三,办学定位不匹配社会职业教育需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需求的教育类型,理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实用性和职业性。然而,当前仍有一些职业院校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办学理念定位上存在着“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重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结构与社会实际用人需求不匹配。

2.专业建设缺乏特色和创新,总体水平不高

就高职教育而言,专业建设的特色化既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不同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差异化的客观反映。需要强调的是,特色不同于特点,后者仅仅是就事物属性的独特性的中性表达,而前者却包含着对事物属性的独特性价值判断。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是特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展现的独胜之处、出色之处,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与众不同,更非标新立异。当前,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高职院校建设普遍存在办学特色不足的问题,而专业建设缺乏特色和创新又首当其冲。

一是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专业布局盲目跟风现象突出。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和设置应当体现地域性特点,应当与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需求相契合。然而,纵观全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各地区、各类型的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大同小异,专业设置雷同现象非常普遍。曹洁、张学英等学者对京津冀地区高职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京津冀